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条件。
今年的“两会”,“下岗再就业”是一个热门话题。代表、委员们认为,下岗再就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下岗,由改革而引发;再就业,也要靠改革来解决。
吉林省吉林市毛纺公司挡车工刘凤英代表说,我们公司4000多名职工,已有三分之一下了岗。一些伙伴常问我,是不是“改革越深化,下岗的职工就越多?”现实是明摆着的,不改革,不减人,企业困难就会更多,到最后,企业垮了,那全公司职工都要下岗。
辽宁省经贸委主任王华彬代表说,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近三年来要分流安置80万职工,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但不下岗行吗?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实行“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以煤炭工业为例,我国煤产量与美国相当,但人员却是美国的7倍。“一个人的活三个人干”势必造成效益低下,不减人增效,企业就难以求生存图发展。下岗分流确实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看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
因此,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张言委员说,下岗由改革而引发,但不是改革造成的,而是改革把传统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给暴露出来了。下岗,是深化国企改革中必然出现的阵痛,因此望而生畏,止步不前,那企业就无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也就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下岗职工超过1000多万;此外,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下岗职工如何再就业?显然全部靠政府包揽是不可能的,还是得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对于浙江省温州市市长钱兴中代表来说,不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这并不是说温州没有下岗职工。1996年该市国有集体企业在册职工17.8万人,下岗职工7.4万人,失业率高出全国16个百分点;再加上每年100多万的外来民工,再就业问题实际并不轻松。钱兴中代表的轻松就在于温州的下岗职工“不找市长找市场,投身市场再就业”。改革开放后,温州冲破旧思想的束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这首先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如今该市3.6万多家股份制企业就像“海绵一样把下岗职工吸纳进去了”。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培养了温州人的市场观念。而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了,手里有了钱,事情就好办了。温州很早就建成了劳动力市场,推行了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因此,钱兴中说:“要不拘一格求发展,只有蛋糕做大了,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张言委员认为,为鼓励下岗职工向非公有制经济分流,当前迫切的任务是应该尽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一个覆盖不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就业利益与风险不均衡,已成为职工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间难以流动的障碍。
再就业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政府要改善硬件设施外,还有一个软件更新问题,那就是下岗职工的就业观念也要“改革”。王华彬代表说,辽宁要分流安置80万职工,要说难确实很难,说不难也不难。要看到,全省每年外来民工就有100多万,人家弹棉花、擦皮鞋、修家电,可以把腰包赚得鼓鼓的,而许多下岗职工却认为干这些活不体面,宁愿在家观望、等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有活干,有钱赚,就是就业!
钱兴中代表感慨地说:“实际上,温州现在最富的那一批个体户,大部分原来都是下岗职工,吃苦耐劳的他们就是从摆饭摊、开出租、做小手工干起,把再就业变成了人生的再创业。”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新的就业观念的核心应该是,市场经济就会有下岗。中大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虽是浙江省外贸系统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而每年却有10%的工人下岗;另一方面,该公司又是浙江省“再就业双十佳单位”之一,每年面向社会招聘一定数量的下岗职工到公司来工作,如今全公司1500多人,招聘的下岗职工就占了一半。该公司董事长钟山代表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程度的下岗,创造了竞争环境,从而形成了社会劳动力的蓄水池,这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劳动力之间的优化组合,也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
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下岗职工再就业事关大局,困难确实不小,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较好,只要坚持改革不动摇,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闯过这道难关!